杭州
历久弥新的基层治理智慧:跨越一甲子,“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3-11-30 13:45  浏览:931

诸暨市枫桥镇,正是在这个千年古镇,当地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60年前,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探索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时光荏苒,在坚持和发展中,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矛盾纠纷化解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向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迈进。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枫桥,深刻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跨越一甲子,从乡村实践蝶变为国家治理之策,已成为“中国之治”金名片的“枫桥经验”,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基层治理大智慧。

群众路线始终是“传家宝”

30多年前,杨光照成为诸暨市枫桥派出所民警,做矛盾调解工作,“坐上小板凳,俯下身子,和老百姓像家人一般交心,彼此之间距离就近了,感情就亲了”。如今,他的调解员徒弟们,用一只篮球和镇上的年轻人打成一片,成功组建了一支少年“义警”队。

一代又一代人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中,走进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枫桥经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也是“枫桥经验”的宝贵传承。新时代以来,群众工作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工作要求更加务实。越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就越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

衢州市柯城区上洋村的村规民约馆,来访者络绎不绝。30多年来,上洋村依靠这个“治村秘笈”,让村民参与民主决策,解决了各种难题,激发出全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根基。

从上洋村往北120多公里,武义县后陈村19年前为扭转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危机,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优势逐渐转化为发展胜势,19年来,村集体收入增长了43倍,人均年收入翻了三番。

基层治理的问题,根子上还是要靠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越和谐稳定。

从管理到治理,“枫桥经验”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实践花开满园,浙江大地不断书写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彩答卷。

在实践中,“枫桥经验”形成了“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新时代特征。

老党员在枫桥经验陈列馆的亭子内和年轻党员分享当年运用“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群众唱主角、站C位,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厚重底色,也让“枫桥经验”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截至今年10月底,浙江已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7.1万家,平安志愿者300万人。城乡处处涌动干部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热情,基层治理迸发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无穷活力。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武林大妈”身披红马甲走向大街小巷、景区商场,“小青荷”用最美的微笑、最好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用行动向世界讲述着生动的东方治理故事。

与“大平安”建设深度融合

“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枫桥式派出所”……内涵不断丰富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已不仅仅是化解矛盾的经验,而是可以辐射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大平安”“大治理”经验。

6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践行“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浙江正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生动样本——

全省生产总值连跨7个万亿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03年的90.8%上升到2022年的99.28%,刑事案件总量从50.9万余起下降至23.6万余起。

迈上共同富裕新赛道的浙江,把“枫桥经验”贯穿于“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并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枫桥经验”的积极作用。

这种高站位的理念,为浙江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找到了路径。对已开展平安建设19年的浙江来说,“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浙江正在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和法治中国示范区。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指向也更加明确,在维护“大平安”的基础上,着力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重要目标。

如今,“民呼我为”已成为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为民办实事机制。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实现“群众点单、政府配餐”;“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实现一个口子收集民意大数据。

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成为全国首创的有关“枫桥经验”省级人大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县级社会治理中心成为地方标配,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域推进,群众办事不用再到处找部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政府如何有效感知、高效处置群众需求?数字化改革牵引了“牛鼻子”。数智枫桥省平台、政法一体化、全域数字法院等一批重大应用出台,使“防未然,治未病”有了更坚固的保障。

在2021年底举行的首次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浙江12地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

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

2003年11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枫桥,出席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系统提出“四个必须”:必须着眼工作大局,在统筹发展中丰富新鲜内涵;必须营造法治环境,在依法治省中取得明显成效;必须相信依靠群众,在执政为民中践行根本宗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制度中实现长治久安。

“四个必须”将“枫桥经验”推到了全新高度,其中机制的健全,是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在浙江,“枫桥经验”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在于始终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才能使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纵观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理智慧的创新性转化,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浙江实践——

在桐乡,以“三治融合”为手段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已走过10年;在绍兴,“枫桥文化”催生“红枫义警”,引领“共情共理,互助互帮”风尚;在金华,“无讼”文化孕育诉源治理,“党建引领、综治先调、法庭指导”成为习惯;在衢州,“南孔圣地”培育“有礼”家风,消弭婚姻家庭、邻里等方面潜在矛盾……

“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了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有专家指出,“枫桥经验”正向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转变。自治,激发基层活力;法治,守牢治理底线;德治,教化向善风尚。

这样的长效机制,让风险早预警、隐患早发现、矛盾早化解。

这几年,越来越多源于浙江的“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创造了更多经验。宁海在全国首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武义后陈村村监会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基层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仅仅靠单一手段、单个部门或乡镇往往无力解决。浙江将走在全国前列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深化,构建全科网格治理新模式,率先铺就了一张“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基层治理网,治理体系越发完善。

当更多“眼睛”能发现问题、更多“触角”可感知信息,基层治理就像“绣花”一样,精细到每个角落。浙江已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历经60年,一个甲子,“枫桥经验”穿越时空,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特色愈发鲜明,指引浙江人民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探索更多善治之道,成为东方治理经验的新表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