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十年,“浙里”精彩呈“宪”
2023-12-04 13:09  浏览:351

12月4日,一个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对于法治的执着追求、见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步的重要日子。它是现行宪法通过日,也是国家宪法日,传递的是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理念。

2014年12月,我省集中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此后,每年的12月,成了全省上下集中开展宪法宣传的时间,也逐渐演变成了“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

全国首列“开往国家宪法日的地铁”开通

10年来,你或许通过报纸看到过让你动容的宪法好故事、或许在电视上欣赏过精彩的法治文艺节目、或许乘坐过“开往国家宪法日的地铁”、或许在网上学习过宪法知识……在“浙”里,宪法通过精彩纷呈的宣传形式,融入每个平凡日常里,不知不觉已入脑入心。

10年来,宣传主题从“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浙江”到“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一周到一月,从部门到地方,从单一到多维,浙江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阵地建设,突出宣传重点对象,创新宣传方式,让宪法精神在浙江大地上绽放,推动干部群众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有人以为,宪法是管“大事”的,离自己的生活好像很远。其实不是。接受教育、平等就业、医疗保障、继承财产……每一个人与宪法的故事,从出生就开始书写,并被一生守护着。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让宪法走入生活、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才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浙江高度重视宪法学习宣传,科学统筹,优化顶层设计,坚决把“学习宣传好宪法”当做推进宪法实施的基础、全民普法的重点。

从制度建设到基础保障、从领导干部学法到青少年法治教育、从拓展新媒体普法教育平台到弘扬法治文化、从“宪法十进”到“宪法宣传月”……浙江涌现出一批全国首创的标识性成果:

2015年,在全国率先统一组织实施省管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明确将述法工作与述职述廉等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如今,浙江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述法制度,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各种形式述职述法,推动“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理念深入人心。

2016年,全国首家宪法史料陈列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成开放,浙江扛起向世界展示我国宪法文化和法治形象的使命。截至今年11月底,陈列馆已接待观众超过210.8万人次,还成为宪法宣誓的重要场所,已有2700多批次、9万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在陈列馆进行宪法宣誓。

201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列出普法责任清单,压实主体责任,实现从普法办“小马拉大车”到各部门“齐上阵”“共发力”的转变。

校园里的“宪法晨会”

2018年,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宪法十进”主题宣传活动(即宪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家庭、进网络、进“两新”组织、进宗教活动场所)。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展各类宪法宣传主题活动10000余场,发放宪法宣传资料2000万余册(本),覆盖人群达5000余万人次。

2021年,在全国首家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月活动,以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强声势推动宪法学习宣传,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2022年,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确定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唯一省域试点。截至2022年底,全省建成各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049个,培育公民法治素养省级精品项目60个,每年服务和观测对象超过1000万人次。

……

“浙江宪法宣传工作紧扣时代脉搏,共情共振共鸣,实现布局整体化、覆盖立体化、推进制度化、建设体系化,真正让宪法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回答好了新时期全民普法的‘时代之问’‘百姓之问’‘履职之问’。”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让看似“高大上”的宪法“接地气”,就要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宪法就在身边”。

宪法宣传海报引人驻足

方式方法很重要。与其让群众做被动“接收者”,不如让群众当宣传者,浙江结合宪法特色元素,持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宪法与浙江”金名片,连续5年开展“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不断壮大社会化普法力量,让广大群众感到宪法离自己很近、联系很紧、感情很亲。

这几日,德清县阳光里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建伟正忙着筹备宪法读书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中心一直专注青少年公益普法,并获得了“省优秀普法公益性组织”称号。“我们打磨课件、开展普法实践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播法律知识。”刘建伟说。

干巴巴的法律条文群众学不进去,就结合社会热点,从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讲起,让法律专家来讲故事。浙江每年公布“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公检法司时不时发布典型案件,不断提升群众学法积极性。

说教式的普法群众不喜欢,就打造宪法主题文化场所,让群众融入式学法。全省共有包括“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内的8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宪法主题公园和场馆400多个,覆盖城市乡村,让群众学法有了“新课堂”。这几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宣教部部长夏文玲忙得脚不沾地。据她介绍,本月陈列馆安排了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宪法日书法笔会活动等10个现场活动。“12月,是最忙碌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看到大家都来了解宪法、学习宪法,我就感觉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夏文玲说。

市民参观“浙里”光影颂宪法主题图片展

一板一眼的法治宣传群众不爱看,就通过微视频、VR、动漫、直播等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全省各地涌现的“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征集、“光影颂宪法”“书法说宪法”“法治村里话宪法”“开往国家宪法日地铁”等一众特色活动,满足群众多种法治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法治建设尤其是法治宣传的阵地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是大势所趋,必须深耕数字法治。

浙江开展了许多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连续13年的“我们一起学宪法”网络学法活动,累计阅读量超1.1亿人次。“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推出云端展览,整合“法治大讲堂”云课堂等资源,打造24小时不闭馆的线上宪法宣传教育阵地。全省首家宪法宣传数字馆——台州数字宪法馆,也在去年开门迎客。

宪法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浙江各地市因地制宜,打造了诸多品牌化项目:杭州连续10年开展法治惠民服务月活动,为市民提供系列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湖州打造“宪法朗读者”“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观察团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嘉兴举办“美丽嘉兴,法治更美”全国法治农民画法治漫画获奖作品展……

宪法学习在实践中“活起来”“落下去”,这在浙江成为现实。接地气、入人心的常态化宣传,让宪法精神真正根植于人民心底、让宪法信仰在心中蓬勃生长、让守护宪法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由此汇聚成6000多万浙江人民依法治省的强大动力。

国家宪法日是公民的“法治普及日”,也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规范日”。

嘉兴市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举行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11月21日,嘉兴市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在该市行政中心举行。一名参加宣誓仪式的新提任干部表示,向宪法宣誓,既是一场思想的升华,也是一次行动的宣言,增强了依法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2015年《浙江省组织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实施以来,从一省之长到乡镇公务员,在新提任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仅以嘉兴为例,在过去8年里,嘉兴就有500余名新提任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宪法宣誓。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为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浙江牢牢抓住关键少数这一“牛鼻子”,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将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列入年度考核述职内容。据悉,杭州市富阳区于2021年首创“村级述法”制度并在全区推广实行,至今,该制度已实现“述-问-评-改-用-建”全链条闭环,有力推动了法治建设责任人职责向“最后一公里”延伸,让法治之光照进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今年,富阳区这一做法成功入选“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11月28日上午,原告诉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未履行查处违法占地法定职责案件开庭,该局局长黄炜出庭应诉,市人大常委会、宣传部等相关负责人带头参加庭审旁听。在浙江,“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的场景已不鲜见。很多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堂深刻的法治课,坐上被告席、与当事人对簿公堂,内心提醒自己要时时处处敬畏法律、遵纪守法。

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浙江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改革国家试点,加强高频涉法风险合规工作,提供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的法治增值服务,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规经营、群众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法治化路子。截至今年11月,全省已申报首批省级合规指引项目64个,指导发布省级指引15件、地方指引55件、行政指导清单150余个。

推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浙江出台全国首部行政合法性审查规定,立足加强行政行为源头规范,以“小切口”牵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变革”,展现了浙江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领域的先行性和创新性。其中,台州市路桥区的镇街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奉法者强则国强。

新征程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动全社会遵纪守法、知法用法,必将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省新局面,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法治力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