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温州市区书堂巷宋代曾建永嘉书院
2024-01-03 16:58  浏览:551

   《温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近日公布,南塘街等27个地名榜上有名。

  9个县(市、区)地名列入名录

  鹿城区9个地名进入该名录:石鼓山、松台山、郭公山、翠微山、开平闸遗址、岩雅山古道、地藏桥、书堂巷、南塘街。

  龙湾区3个地名进入该名录:张璁祖祠、王诤墓、范公桥。

  瓯海区2个地名进入该名录: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金锁桥。

  瑞安市2个地名进入该名录:陶山镇、翠阴洞摩崖题记。

  永嘉县2个地名进入该名录:红十三军军部旧址、长塘街。

  文成县3个地名进入该名录:培头民族村、石庄村、百丈漈。

  平阳县1个地名进入该名录:温州师范学校旧址。

  泰顺县2个地名进入该名录:严山董家大院、大丘坪土楼。

  苍南县3个地名进入该名录:玉苍山、鹤顶山、狮子山。

  谢灵运吟赋《登上戍石鼓山》

  石鼓山地处瓯江支流戍浦江中下游交汇处的鹿城区藤桥镇底垟村,紧靠省级风景区泽雅。因远观如静卧在田野上的大石鼓,且山里山外岩石形似鼓状而得名。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曾登临石鼓山,吟赋《登上戍石鼓山》。鹿城区历史学会会长李岳松认为,该诗佐证了1600年前藤桥已成为旅游胜地。1989年,他与瓯海文博馆负责人吴明哲去石鼓山考古时发现5块古代墓砖,其中一块呈青灰色,质地较细,砖长46厘米、宽34.7厘米、厚13厘米,一侧为钱币平线纹,另一侧有楷书“永和八年七月十囗余氏囗”11字,上面9字清晰,2字全残。“永和”砖上的字体,为纯正的楷书,没有丝毫隶意。

  郭沫若等学者曾质疑永和九年《兰亭集序》墨迹真伪,认为王羲之既然是隶书时代的人,怎能在写《兰亭集序》时将隶书笔意丢尽呢?并据此推断《兰亭集序》系后人伪托。李岳松透露,“永和”砖上的字体对《兰亭集序》书法的真伪考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文物》杂志刊文作了介绍,这一考古发现震动了国家有关部门。

  渊源坊留下文脉和书香

  信河街书堂巷因巷中有建于宋代之永嘉书院而得名。

  有关资料称,永嘉书院始建于北宋晚期,后由南宋浙西提刑王致远、资讲陈南一于淳祐十二年(1252)再建于温州书堂巷。知州赵师篯为表彰王致远建书院培养人才有功,在书堂巷建渊源坊以作纪念。后人把渊源坊俗称为书堂巷,感谢王致远、陈南一留下的文脉和书香。

  王致远是永嘉黄田人,他在苏州任提刑时,镌刻了南宋黄裳所绘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三通石碑。《天文图》石碑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天文现象最全的碑刻作品,《地理图》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全国性地图之一。

  这三通石碑和《平江图》碑目前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被称作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国宝级文物。

  村民献出祖传宝贝建金锁桥

  龙湾范公桥在永强。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范氏第八世、进士范昌世,乐善好施,晚年捐资在此始建范公桥,以利百姓。当地人为了纪念他,遂称范公桥。上世纪从下垟街到寺前街,以范公桥为重要的交通节点,而且有水陆两途。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该桥北岸有电影院、照相馆,电影院北接针织厂,这里曾是下垟街重要的集体工农产业中心。

  瓯海金锁桥位于潘桥街道陈庄村南部,始建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该桥长10.9米,为典型的宋代石梁柱桥。传说古时候,这条河没有桥,老百姓过河都要从横屿山脚打个圈,或者划船过河。有一年刮台风发大水,有老百姓划船过河,船翻了淹死了几个人。于是沿岸百姓决定集资造桥,全村人捐了钱还是不够。后来,一位村民把祖传的宝贝——一只金锁捐了出来,终于建成这座桥,大家把这座桥取名为金锁桥。

  列入名录地名一般不得更改

  《温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由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发布。

  《关于公布<温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通知》要求,列入名录的地名一般不得更改。若因特殊原因不再使用的,相关部门应按照地域就近原则在新建地理实体命名时优先采用。未被采用的,应采取挂牌立碑等措施加以保护。拆除或者迁移名录中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的,有关部门应当事先会同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名保护方案,切实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推动地名文化发展繁荣。

  原标题:《温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背后有文化故事

  市区书堂巷宋代曾建永嘉书院

  石鼓山古代墓砖为《兰亭集序》书法真伪考辨提供有力佐证

  作者:索普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