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在逆境中增长 ——看临海汽配行业如何“抢单”
2024-02-05 13:21  浏览:161

这几日,临海永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辉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安排搬迁新厂房,一边接受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综合考评,决定春节后能否正式成为其国际供应商。

当下,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汽车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汽配产业更面临产能过剩、迭代升级,以及重新洗牌的格局。

缺少龙头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不足的临海汽配产业,正竭力布局逆势成长路径,主动转型,抢得市场先机,突出重围。

日前,记者连续走访台州湾经开区、杜桥镇、江南街道等地多家汽配企业,深挖他们的“抢单”故事。

抢创新技术,爬坡心中有数

记者走访的第一家企业是浙江永欣电气有限公司。

该企业专业生产汽车风扇,工厂两年前从路桥搬迁到头门港。

“谁能吃到新鲜的蛋糕,看谁的核心竞争力强。”公司董事长潘玲珠带记者参观了展厅、车间或实验室,满脸自信。

“因为前两年主动布局,在技术创新上下足功夫,现在开始爬坡了,能否逆势增长,我心中有数。”潘玲珠透露,过去两年,永欣通过技术研发,逐步淘汰风扇传统碳刷技术,进入无刷时代,产品结构更优化。最近,一条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国内最先进的无刷电机生产线,正在紧张调试,有望春节期间能正式投产。

据了解,2023年,该公司产值达2.3亿元,预计2024年开始,近三年每年会增加1亿元。永欣产品除了供给隔壁的吉利外,已经成为广汽、比亚迪等国内汽车行业大咖的固定供应商。

凑巧的是,同样位于头门港,生产汽车底盘的台州托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产值5亿元,2024年也有望增长1亿元,他们的“秘方”也是靠技术取胜。

“我们的口号是一切想在客户前。”公司经理来宝宏说,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起国家级实验室,升级铝件锻造技术,目前已成功抢得蔚来、小米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单子。

抢顶级人才,洗牌心中有底

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

“有了顶级人才,我心中有底了。”台州世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东,虽年过六十,但思想比较超前。

最近,公司有两件事让张学东欣喜不已。

第一件,经过严格审核,“世达”的电池包配件正式进入宁德时代,成为一线供应商,并开始小批量生产,公司生产形势喜人,产值会稳定增长。

第二件,公司刚刚从椒江“抢”得一名“500”精英人才加入研发团队。眼下,“世达”设在杭州的研发中心,12人组成的团队中有4名博士。

“市场不断洗牌,能否突出重围,关键是人才。”与张学东聊了个把小时,谈得最多的就是企业人才话题。

专业生产车灯的大豪车业,也是求才若渴。“眼下车灯市场,产能过剩、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形势下,必须靠人才,依靠技术攻克电子设备。”公司总经理蔡晓华介绍,公司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建设,在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掌控车灯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

抢国际 “朋友圈”,未来心中有梦

“今天的成绩并不代表明天的辉煌。”临海永恒汽配总经理王光辉在接受采访时说。

虽然企业这几年稳步上升,不断扩大规模,但王光辉并不满足现有业绩,而是竭力谋划未来的汽配产业布局。

据他透露,“永恒”在与省外一家汽配企业竞争中,成功拿下土耳其一家汽车跨国公司的订单。土耳其方面在了解“永恒”的生产能力、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以及财务等综合情况下,临时作了改变和选择。

“我们的宗旨是交给客户最合理的价格、高端的产品。”王光辉认为,在汽配市场,跟着别人打价格战,等于饮鸩止渴,他要走的路是跨国市场,即想尽办法进入国际“朋友圈”。

因此,“永恒”一方面练好内功,以数字化管理提升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会展、论坛等途径走出去,在国际汽配市场抢得一席之地。

截至2023年底,临海拥有各类汽车机械企业3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95家。2023年汽车机械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95.3亿元,占全市规上产值的29.3%。

临海市经信局副局长陈凤莲介绍,为促使汽摩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去年,临海市经信局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吉利新能源汽车对接会和北京沃尔沃对接会。

最近,临海第三届汽摩配机械行业协会会员大会召开,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把脉”,推进临海汽配产业“三型三着手”发展战略,即从新能源汽车着手、从汽车零部件着手、从汽车配套服务着手,培育创新型产业、数字型产业、全球型产业,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据悉,临海市汽车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整车制造)协同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