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办公楼旁,一处原本冷清的社区闲置空间于今年元宵节期间“变身”街道首个社区惠民品牌店——小北鲜市,开业不到一周已成为“马大嫂”们的新据点。
“包菜、白菜0.98元/斤,土豆1.58元/斤,价格比一般的菜场要便宜30%-50%。”前来采购的“马大嫂”们向记者透露,虽然是平价菜,但菜品质量不减。而不定期上架的本地食材,比如三围村的水果玉米、芹菜、大白菜,产自瓜沥雁荡湿地的白条鱼、鲈鱼、鲫鱼,上架即成“爆款”。
小北鲜市负责人、杭州强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晶晶告诉记者,开业不到一周,小北鲜市的营业额已破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产生的每一笔“订单”还能为工人路社区集体经济增收。
闲地生“金”更惠民
成立于2006年的工人路社区由原大型国企杭二棉家属区转型而来,社区常住人口6500余人,近三分之一是老年人。一直以来,社区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社区自筹收入,绝大部分经费开支用于便民服务、普法维权、救助保障等兜底保障。
面对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单靠政府、街道、社区不断输血的社区经济捉襟见肘,社工队伍里也鲜有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一度让工人路社区党工委书记顾芸犯难。
社区经济该由“谁来发展、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去年,萧山现代社区建设把“强社惠民”集成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突破口,鼓励各地探索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其中就提到了成立强社公司。
有了“政策支撑”,北干街道以工人路社区为试点,在成立工人路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与未来社区综合服务商七彩集团合资成立萧山首个城市社区强社公司——杭州强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同步筹备北干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
“合伙”中,社区对内,负责整合社区公共空间、闲置资产资源,了解居民需求。强社公司对外,业务涉及社区资产盘活、空间运营、共富集市、便民服务、信息咨询等领域,通过服务、经营、出租等方式实现增收,再用收入的资金反哺居民,为社区提升设施、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小北鲜市正是强社公司成立后运营的第一个社区惠民品牌。除了“卖货”属性,小北鲜市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拿出部分盈利在空间内植入了志愿服务、就业帮扶、零工站等,带给居民家门口的便利。
这一全新的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也让顾芸对“强社惠民”有了更多的思考,“社区被赋予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资格,就激活了社区自我‘造血功能’,现在我们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了。”
打造社区运维的北干样板
在北干街道党工委书记丁裕看来,设立强社公司的初衷,通过探索“社企融合、双向赋能”发展路径,融合现代社区多元化场景建设,链接托育、康养、文化、邻里商业等业态,把“强社”的改革红利转化为“惠民”的务实举措。
当前,北干已经完成城中村改造全域清零,正式迈入了城市化2.0时代。面对超5.3万平方米社区用房空间,空间资源如何转换为服务资源,社区之间如何开展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亟需探索一套新机制。
以全区首个城市社区强社公司为抓手,北干街道将结合“社区合伙人”制度、“北干民生坊”社区嵌入式服务等特色品牌,探索设立面向辖区40个村社的“社区发展基金”,从点状“盆景”向全域“风景”蝶变,进一步做“活”社区资产,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
在线下,强社公司将承接北干全域29个“北干民生坊”:统筹植入“社区食堂、成长驿站、幸福学堂、百姓健身房、小北鲜市”等服务业态,以全域统筹促降本增效。
在线上,强社公司将开发“北干街坊汇”小程序,搭建街坊商家联盟,常态化开放“社区合伙人”招募渠道,并建立贯通全域的积分兑换体系,提升社区积分的价值和居民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社区增活力、商户提流量、居民享优惠的“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