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9号弯,速度94.290。”2月26日,北京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广播中不断传来雪橇运动员的信息。3位来自衢州江山的初中生平躺在雪橇上,娴熟地加速、入弯、出弯,他们刚刚突破时速90公里的关口。难以想象,10个月前,他们还是从未接触过冰雪项目的南方少年。
这3位初中生是刘浩宁、毛益淋、徐铭娟,他们是江山市体育艺术学校八年级的同班同学,通过严格的选拔,获得了国家集训队试训资格,被列入雪橇项目后备人才梯队,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上飞驰。
3位少年来自江南,怎么会接触冰雪项目?冰雪项目又给他们来带了什么样的考验?
田径少年向雪橇跨界
3位同学曾经是田径特长生,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从小就活泼好动,跑步速度超过一般同龄人,因此结缘田径,小学就开始训练。
“他们的训练态度和训练质量常常让我很省心。”提及自己的学生,江山市体育艺术学校田径教练周杰说。
男生刘浩宁则明显比同龄人沉稳,他稳定的情绪一度让周杰觉得,转项射箭、射击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但出于对田径的喜爱,刘浩宁一直坚持在田径队训练。
2015年,北京取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冰雪项目逐渐升温,雪橇、钢架雪车和雪车等冰雪项目国家队相继成立,并进行跨界跨项选材。
江山由此和冰雪项目结缘,早在2018年,江山中学的朱杨琪就入选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随后几年,朱杨琪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2023年8月,江山市体育艺术学校的柴佳慧、江山中学的王关硕也进入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
去年5月,国家队教练王雪霞来江山挑选运动员。经过线下选材、视频选拔,3位同学被选中,前往北京参加选拔测试。
和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去年10月,3位同学在周杰的陪同下前往北京,一起参与选拔的还有来自黑龙江、辽宁、广东、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的运动员,共36人。
选拔测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测试运动员的体能和适应能力,有25人获得了上冰资格,3位同学都名列其中。但第二阶段,才是真正的冰上选拔。
雪橇和雪车、钢架雪车项目并称为“冰上F1”,正式比赛中,雪橇最高时速可突破130公里。光滑的冰面,没有护具、没有绑带,每一次进弯、出弯都是勇气和技术的双重考验,碰撞是常态。“一旦发生碰撞,调整不及时,就是连续不断的碰撞,甚至可能人车分离。” 3位少年说,但被问及“驾驶感受”,他们都表示不害怕,反而很享受,“和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有一次上冰训练,徐铭娟因为在出弯过程中没调整好角度,人橇分离,撞上了冰面,尾椎骨轻微骨折。要不要休养?接下来的测试怎么办?休养就意味着接下来的选拔不能继续进行,将被淘汰。“好不容易到这一步了,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徐铭娟最终选择了继续坚持。在营地里教练的指导下,她在尾椎处垫了柔软的棉垫,尽量减缓碰撞带来的冲击力,避免二次受伤。
经过不断练习和尝试,3位同学渐渐找到了感觉,虽然磕碰时有发生,但小伤不足以浇灭他们学习和尝试的热情。
除了技能、伤痛,气温也在考验着运动员。“去年10月30日开始上冰测试的那一周,北京平均气温0℃,冰道的温度在零下10℃。”周杰说,孩子们每次从终点返回起点的时候,只能穿着一套薄薄的训练服。
去年11月28日,雪橇项目训练营的青少年名单公布,3位少年全部入选。
加速,再加速
坐上雪橇,刘浩宁深吸了一口气,紧紧盯着前面的指示灯。
绿灯一亮,他手一发力,雪橇获得了初始速度。他迅速找到最佳状态,躺平,手臂收于橇内,雪橇逐渐加速。直道加速、进弯、出弯、冲线,短短几分钟,一次冰上雪橇训练完成了。
去年12月21日,入选雪橇项目训练营后,3位少年开始了新一轮上冰训练。上冰当天,北京气温骤降,“雪游龙”赛道的气温达到零下20℃。白茫茫的雪落满山头,远远看去,赛道就像一条白龙。运动员们认真训练,得到了教练的认可。
姿态是训练初期的必修课。躺下后,什么样的姿势是标准的?弯道里,脚应该怎么放?姿态的把控和调整又该如何熟悉?教练员针对运动员的训练逐一分析,展示规范动作、解析错误动作,通过手绘的方式帮助运动员理解。
今年1月5日,运动员们迎来了新挑战——坐姿出发改为躺姿出发,雪橇的最高时速提升到85公里。
2月22日,寒假后回归训练的3位少年在3天恢复训练后,站上了新的高度——训练赛道达到了9个弯的长度,相较于去年12月延长了将近一倍。同时,最高时速再次提升,达到97公里。
速度的攀升,进一步考验着3位少年的勇气和胆量。“虽然速度不断提升,但我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训练状态。”刘浩宁说。
加速,再加速!雪橇比赛的计时要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胜负只在毫厘之间。属于3位江南少年的雪橇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他们风驰电掣的速度,也是追梦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