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守护“历史记忆” 浙江推进“三名”保护
2024-03-04 13:28  浏览:797

  绍兴仓桥直街。 潘国绍 摄

  塞尔维亚建筑师和艺术家波格丹诺维奇曾把城市定义为“收藏记忆的仓库”,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方土地都留存着时光印刻下的记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处理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全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省份,浙江如何守护住这些“历史记忆”?在3月1日举行的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现场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文旅、城建部门代表齐聚绍兴,总结交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经验,为新一年全省历史文化“三名”保护工作擂响了战鼓。

  千年古城 “活态”传承留住“烟火气”

  初春的绍兴卧龙山,青葱翠绿。山脚下、环山河边,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在山水烟雨中吐故纳新。参加现场会的代表们来到此处,实地了解绍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老街两旁,艺术馆与老字号显露着历史与文化底蕴。偶尔路过的身着汉服的女孩,为黑白色调的江南风情增添了一抹亮色。古韵民居中开出的一间间特色店铺,为仓桥直街留住了“最江南”的市井烟火气。每到节假日,这里的黄酒奶茶、面饽饽、臭豆腐等特色小吃摊位前,都会排起长队,文商旅融合的魅力得到生动体现。

  “老百姓仍旧生活在历史街区中,保留的不仅是物质形态,更是人居场景,这方面我觉得绍兴做得非常好。”一位来自宁波的代表说,“好的‘三名’保护必定是可持续的。前期足够重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与盘活;后期逐步成熟,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漫步在绍兴古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副总规划师汤芳菲也感受到了原住民在此安居乐业的氛围。“这里并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景区,而是真实地传承了绍兴古城的历史信息与生活方式。”在她看来,绍兴设立古城保护机构和基金,为古城保护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并且正在从古城走向全域,探索全域全要素保护体系的规划编制和工作实践。“如何在划定底线的同时,更有效且可持续地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绍兴正在积极探索中。”

  一直以来,绍兴孜孜以求,实现着“记忆”的承载与存留、拯救与更新、追溯与见证。2019年1月1日,《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从机构、制度、资金、运作等各方面全力保障古城的保护与利用。绍兴市副市长陈伟军表示,绍兴将以“全城申遗”为牵引,深度挖掘运河文化、越文化、宋韵文化,加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分级保护,统筹保护好古城风貌肌理、传统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

  文化强省 打造更多“三名”保护利用示范

  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大大小小、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遍布全域。在这里,可泛舟京杭运河,感受运河文化之绵延;可徜徉古镇西塘,体验水乡民俗;可探寻良渚古城,生发思古之情……这些文化遗产如同一扇扇窗,复原了江南百姓生活的历史图景,也展现着今日活力浙江的崭新气象。

  据统计,浙江全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20座、名镇94个、名村218个,历史建筑11063幢。“三名”数量和历史建筑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已形成由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构成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在浙江,“三名”保护合力正不断加强。比如,浙江印发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保护规划编制、修缮利用。“各地在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机制、丰富保护类型上,积极探索新时代保护传承工作新路径。”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应柏平介绍。如今,省内10座国家名城都成立了名城保护委员会。其中,宁波、衢州两市市长亲自挂帅。绍兴、金华等市设立了名城保护日,名城日益成为城市竞争“硬核”力量。

  名城发展虽然前景美好,但仍有不少因素可能会成为发展的桎梏。“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统筹规划好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更多需要进一步识别和保护的资源,在存量更新的方面做好各项制度的探索尤为重要。”汤芳菲说。

  浙江正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窗口”中的图景。比如,在聚焦“真保护”方面,浙江将在资源普查传承利用上再发力,包括做细做实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健全保护对象名录、分布“一张图”,同时加快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县区(市)全覆盖。此外,浙江还将通过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推进“老屋复兴”,推动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打造“三名”保护利用示范。

  “敬畏历史,敬畏城市”,是为了唤醒共同的情感,也是为了用文明之钥开启美好生活之门。值得期待的是,浙江正在不断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让千年文脉赓续,打造一座座诗意的、理想的“记忆之城”。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