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
话酒
2024-11-29 11:19  浏览:764

  童志浩

  当年,自认为自己不会喝酒,祖上没听过会喝的,祖父滴酒不沾,父亲小许,年纪大了也不喝了。少时,就很羡慕好酒的汉子,“性情中人”、“豪爽”、“讲义气”、“酒品如人品”……都成为对好酒之人的评价,当然也有“酒糊涂”、“喝酒误事”之说,但总归褒多贬少吧。曾记得那年高中毕业时,恰逢一群均能喝一瓶“宁波大曲”的大哥们,心里真是“羡慕嫉妒”,叹息之后,知道自己这辈子这方面注定低调,此短彼长,培养其他的爱好吧,体育不行,琴棋不行,书画不行,唯有喜欢读点书,一思忖,大凡读书人都和酒沾点关系,譬如李白、杜甫诗酒双绝,像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酒后口吐莲花,“一纵醉后谈”,所谈皆肺腑之言,心灵之语。李清照借酒浇愁,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外,还有陶渊明、黄庭坚、陆游等等,一杯酒下肚,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文章到唐诗宋词,无不散发着酒的芳香,翻开史料有关酒的记载更是无处不在。倾慕之余,那就学做会喝酒的读书人吧。

  参加工作时恰是分配到一个好酒的地方,前辈告谕:参加工作,先练酒量。以至于初到单位之日便喝得狼狈不堪,那日,喝的五大杯“乌枣老酒”全喷在单位的冬青树下了,一同事抚拍着我的后背嘻言:去买坛烧酒,开盖后放床下,等酒干了,你的酒量也好了!当时,真想这样做,但充满酒味的房间不是我想要的,作罢。

  单位里刚好有一先我半年工作的“文艺青年”也有此意,说定轮着买酒练酒量,就这样,你一箱,我一箱,偶尔也会去兄弟部门食堂切磋切磋,不由得,慢慢地也会喝上一两瓶啤酒了。当然,期间曾经的“死去活来”,大家应该都懂得此般滋味。

  没想到,三五年之后竟然离不开此物了,在豪情万丈之中,也能喝上五六瓶啤酒。后来,“张弓”、“孔府宴”都能喝一瓶了,一般场面应付自如,叹曰:什么东西都需要锻炼的!

  至此,近三十年的酒龄,感受尤深。对酒,各有各的体味,每每酒酣之后,究竟是怎样美妙的一个境界,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究其原委,在乎意境。酒后似醉非醉,这就是《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王荟所说的“酒,正自引人著胜地”,所谓的“胜地”就是美妙的境界。魏晋名士张翰有“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说,“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就是酒后之胜景吧!

  现实中,酒也成为人际的“润滑剂”和人性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激励人性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都要把酒叙情,觥筹交错,“酒逢知己千杯少”,此时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妙语连珠,词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于是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也少了拘束,杯酒结兄弟、消恩仇、许承诺……比比皆是。同时,酒场也最能看出人之本性,席间,会涌现和流淌:谦和、敬重、激情、放浪、张扬、忧伤……而酒后的或喜、或悲、或痴、或狂,也是趣事。

  的确,酒是个好东西,只是看你用什么心情去喝。当下,何酒能喝,何时能喝,诸位心里得有个谱。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