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政已阅丨省委全会上,这8位县(市、区)委书记交流发言
2024-12-23 17:25  浏览:640

12月21日,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会上,义乌市、衢江区、松阳县、柯桥区、平阳县、瑞安市、上虞区、余杭区等8个县(市、区)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会后,发言代表围绕全会精神,结合各自工作谈体会和落实举措。

干字当头 实字为要 持续擦亮世界小商品之都“金名片”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 王健

今年以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稳进向好,前三季度实现GDP1607.8亿元,增长7.3%,总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9。

在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推动下,12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开启了义乌改革发展新篇章。2025年,义乌将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大力弘扬“六干”精神,全力推进新一轮国贸改革落地见效,持续擦亮世界小商品之都“金名片”。

狠抓改革增动能,提升制度创新力。全力推进新一轮国贸改革5大领域18个方面97项改革落地落实。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推动健全“部际综合调度、部省专项合作、省市协调共促”的改革推进机制。

狠抓市场提能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投资83亿元的新一代市场综合体全球数贸中心,带动“人货场链”数字化升级。深化“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明年突破1500亿元。迭代FBC“两仓一线”便捷物流交付体系,明年“义支付”跨境交易额突破50亿美元。

狠抓开放强枢纽,提升全球辐射力。陆上推进义新欧提能增效,加快布局阿拉木图等境外集散中心,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海上增强义甬舟辐射带动,加快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建设。空中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以最高标准、最高规格、最快速度推进义乌机场改扩建。

狠抓项目硬支撑,提升资源配置力。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等产业链强链补链,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和医疗健康产业,力争明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建立健全政策承接要素争取工作机制,争取额度保持全省前列。确保超额完成“十项重大工程”特别是“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巩固好态势 跑出加速度 持续推动山区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 王慧杰

今年以来,衢江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前三季度,GDP增长11.6%,连续6个季度增速全省第一。连续7个季度夺得全省投资“赛马”激励,连续8个季度夺取衢州市争先创优“流动红旗”。

2025年,衢江区将推动重点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在“市内夺第一,省内争先进”。

聚焦“一个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五链”融合,全力抓项目扩投资。推动蓝拓新能源等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落地,力争制造业投资增长20%以上。加快汉唐商业街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谋划推进“煤、纸、钢、粮”四个百亿级专业市场建设。深化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服务青年发展40条举措》,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大学生8000人以上。

锚定“三个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市域一体房票制度,加快21个城市赋能项目建设,推进“十大街区”建设运营。深入推进诗画风光带建设,创建5个未来乡村,加快“衢陈皮”等13个农业项目建设。实施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和农民增收“10项举措”,模块化推广“清水鱼”“共富菇”等共富模式。

始终聚焦“两个根本”,打好强改革惠民生组合拳。抓好11项攻坚性改革和“企呼我应”等178 项改革任务。探索新兴领域市场准入审批流程,做实“兜底窗口”服务。深化“救护车免费接诊”等做法,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夺取平安区创建“二十一连冠”。

大力弘扬“六干”精神,营造干事创业好生态。持续深化周协调、月例会、“红黄蓝”预警等机制。扎实开展“乡乡好、村村硬”攻坚行动,高标准推进村社换届,推动基层组织换出新活力。注重在一线和急难险重中考察识别干部,用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措施。

锚定“三个主攻方向” 奋力跑出山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松阳县委书记 莫靓

今年以来,松阳县党员干部冲一线、守底线,前三季度GDP增长7.5%,位居全省第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5年,松阳将聚焦“三个主攻方向”,谋划落实一套指标体系、项目要素改革政策四张清单、15项具体举措,GDP增长6.5%以上。

锚定“工业强县”追赶跨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力缩小与全省差距。坚定不移走山区新型工业化道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增工业用地1600亩,加快云中马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工,实现上上德盛、华迪钢业“未来工厂”投产达效,不锈钢管产业总产值超110亿元。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

锚定“千万工程”优化提升,增强改革创新主动力,全力缩小城乡差距。制定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和城乡建设领域近中远期项目清单,统筹同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美乡村以及城乡区域之间“三治一提升”行动,和美乡村、清洁乡村覆盖率分别达50%、60%以上,实现全域推进、整体蝶变。

锚定“扩中提低”增收致富,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缩小收入差距。确保新茶叶市场项目一季度开工,加快农产品(鲜香菇)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江南药谷林业共富综合体项目,茶叶、菌菇、中医药总产值分别达150亿元、10亿元、8亿元。深化山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推进乡村康养联合体建设,迭代健康幸福乡村场景,让山区群众就地过上高品质生活。加快衢丽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120亿元。

扛牢强区担当 争当共富示范县域标杆

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 陈豪

今年前三季度,柯桥区实现GDP1570亿元、增长7.1%,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46,农村居民收入暂居全省第一。2025年,柯桥区将以“新质提能年”为抓手,全力争当共富示范县域标杆。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高地。积极打造“产业+市场+科创”三大高地,建设现代纺织“五大中心”,奋力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争创国家建筑工业化试点城市,建筑业产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建设国际电商直播工厂等项目,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00家以上。力争轻纺城年度总成交额突破4500亿元,争创国家级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区。

聚焦科创赋能加速双链融合。致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一廊两核三中心”科创体系,做大做强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提能升级杭州湾科创中心等平台。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迭代“织造印染产业大脑”等数字平台,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百亿元以上。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深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国家级试点。

突出项目为王筑牢硬核支撑。深化“老绍兴回归工程”,确保招商合同资金继续保持千亿元以上。实施扩投资“百项千亿”攻坚行动,统筹抓好星柯光电等重大项目,确保柯桥经开区综合排名稳居全国30强。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力争新开工重点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00亿元、再获省投资“赛马”激励。

拿出真情实意营造最优环境。向改革要活力,推进减污降碳、招商引才、国资国企和投融资机制创新优化。优化“1+9+N”政策体系,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审批创新,加快建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迭代“基层治理四平台”,夺取首批“三星平安金鼎”。

聚焦创新提质聚力提升发展 奋力打造共富先行平阳样板

平阳县委书记 孟晓斌

今年以来,平阳全力以赴争政策、攻项目、抓改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提升发展”实现全新跨越,前三季度 GDP增速6.5%,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项目投资拼出强劲支撑,入选第二批省“千项万亿”、省重大产业项目数全省居前。民生共富取得标志性成果,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筑巢引凤”计划,县域共富指数进入全国前50强。

2025年,我们将实干担当、奋进争先,加快向经济强县转型跨越,当好山区海岛县的示范标杆。

聚焦创新驱动,让提升发展的产业更强。以产创融合赋能传统产业,高标建设鳌江实验室、打造大孵化器集群。以腾笼换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工业供地继续超千亩。以整链招引布局未来产业,紧盯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探索整链招商。

聚焦消费拉动,让提升发展的活力更足。拓展新路径,打好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培育主动战,新增跨境电商应用主体超150家。谋划新场景,培育发展首发经济、节日经济,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探索新打法,深化百亿文旅投资计划,加快创建南雁、南麂两大5A级景区。

聚焦共富共享,让提升发展的成色更亮。抓强城、促协同,高站位推进“龙平苍一体化”,全方位融入“浙南一体化”。抓兴村、强统筹,持续擦亮产粮大县“金名片”,每年打造3至5个“筑巢引凤”样板区。抓民生、优供给,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实现山区县医院创三甲的历史突破。

聚焦党建引领,让提升发展的支撑更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足用好“省一大”召开地等资源,树牢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推动大抓落实成为平阳干部的鲜明标签。

量质并重做强三个驱动 交出大县挑大梁、实干拼实效的瑞安答卷

瑞安市委书记 李坚

今年以来,瑞安以经济大县的担当推进“三化四强五争”行动,前三季度GDP创近3年最快增速、省排名最高位次,规上工业、高新、战新增加值分别增长11%、13.7%、11.4%,开辟全省首个“中国温州至欧洲TIR丝路卡航”,入选省“千项万亿”“百千万”项目数居全省前列、温州第一,争到温州唯一的国家级和省级EOD项目双试点,首次夺取省平安银鼎。

2025年,我们将激扬“六干”精神,全力争政策、争要素、争位次、争荣誉、争试点,以“大县挑大梁”的担当为全省大局增光添彩。

坚持创新驱动,新质发展与传统转型同步推进。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牵引,实施大孵化器集群三年星跃计划等,争创百亿级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以工业全域治理提升三年行动为主抓手,推进七大工程,打造单项冠军之城、专精特新之城。滚动实施“两重”“两新”项目“储备、节点、责任三张清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破500亿元、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坚持开放驱动,走出去与引进来同增质效。开辟外向出海大通道,聚力打造我国东南地区首个TIR集结中心,建设国际化“无水港”。创新招商公司模式,做强做大百亿云江基金港,攻坚引进引领性产业项目。提速瑞湖高速、市域铁路S3线两大百亿工程建设,系统建设十大亮点区块,打造温州南部消费高地。

坚持改革驱动,立新与破旧同向发力。推进减负赋能五大行动,推出乡呼县应线上平台、特大镇强镇扩权等改革。攻坚土地要素创新配置改革,工业供地量再创新高;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力争3A评级国企达1家、AA+级达3家、AA级达6家。谋划实施十五大标志性改革、56项“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为群众办好实事要事,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收窄至1.78。

创变求发展 笃行抓落实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绍兴市副市长、上虞区委书记 鲁霞光

今年以来,上虞区深入推进“青春之城”建设,坚决扛起经济大区、工业强区责任担当。前三季度GDP增速6.8%;1至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引进百亿项目2个,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7个,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获国家级改革试点6个,9项经验在省《竞跑者》刊发。

2025年,我们将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统筹推进科创赋能提质、新质平台比拼、产城人文融合、区内山海协作。

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办好促消费系列活动,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文旅新品牌。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开展“四季比拼、五榜赛马”,突出抓好19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力争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40亿元,新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积极推进双向开放,开展智能照明、户外用品等“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建设。

走好创新浙江上虞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成上虞推进创新浙江建设的标志性平台。打通科创产业发展链,聚焦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落地,深化与复旦、浙大、天大等院校紧密型合作。打通创新主体成长链,重点激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打通人才技术转化链,全面建设创客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未来城,争创省级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

下好共同富裕一盘棋,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域推进融杭联甬接沪,办好长三角“上虞周”活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加快融圈进群。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区内山海协作工程为主抓手,实施“虞你共富”三年计划,统筹推进虞南山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出更多群众满意、有获得感的托育优教和“孝德乐龄”养老服务。

聚焦三大优势 扛起大区担当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刘颖

今年以来,余杭区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前三季度实现GDP2367.7亿元,1至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76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1亿元,持续保持全省第一,预计全年GDP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

2025年,余杭区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余杭力量。

聚焦数字经济的规模优势,拼出产业发展首位度。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培育更多企业进入“营收百亿千亿俱乐部”,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以上。依托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中心”,壮大智能制造企业梯队,启动新一轮工业用地有机更新1500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产业生态。

聚焦科创资源的集聚优势,拼出融合发展新高度。围绕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持续放大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发展集聚优势,深化环之江实验室、环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等创新生态圈建设。大力实施“创业科学家”和“科学企业家”计划,持续打响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品牌。积极引进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做优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实现技术交易额200亿元以上。

聚焦创新创业的生态优势,拼出项目发展加速度。进一步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多措并举,确保引进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总部项目50个,落地亿元以上固投类产业项目50个。发挥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有序实施大模型、算力基础性工程,积极争取“两重”“两新”政策,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平台创新能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