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这个秋天,农事体验游又火了一把。在我县各地乡村农田,由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各式各样的农事体验,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割稻子、摘橘子、挖番薯等农事活动。孩子们在田间挥洒着汗水,感受着新鲜的泥土气息,留下独特的童年记忆。农事体验游的出现,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原生态的农耕魅力,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还能以校外课堂的模式激发孩子们的劳动热情,教育功能不言而喻。
农事体验游所在的村庄,大都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规模,但从农事体验游带给农村或农户的经济效益而言,却不一定收获颇丰。农事体验游有一定的季节性,供体验的田地也需要休养生息的空当期,加上参与经营的群众基础非常有限,使得这项旅游项目在当地的热度转瞬即逝。如何变“流量”为“留量”,其中的关键之一是基于所在村庄的村民参与热情。农村不仅有着农业种养殖资源,还保留着许多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与农耕相关的工具,传统建筑的建造技艺,或是传统美食小吃的制作方法等等,这些乡土文化的延续载体就是当地农民。
江浙沪有不少知名的农事体验游项目,农民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的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每年都吸引大量青少年前来参与农事体验活动。洞桥镇在临近村庄发动农家接待客源,村民经过培训成为持证“农事教官”,如今当地已发展农事体验点200余家,年均接待青少年超过3万人次,为农户创收100余万元。上海市练塘镇东厍村的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除了以稻田音乐节、农民好物生活节市集等稻田系列活动吸引客源,还借力练塘茭白叶编结技艺传承人等队伍研发文创产品与研学课程服务等,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去年电商直播平台带动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达600万元。
在上述形成规模化、全年性的农事体验游项目中,不论是场景化农事体验,还是农业生产创收,都可以看到在当地农民的参与下,为农事体验游注入的巨大能量。因此在推进农事体验游项目的过程中,要寻找到项目与农民的共赢点,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项目发展中革新思想观念,提升素质能力,进而参与项目创收,共享发展红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远,在各地农事体验游方兴未艾的当下,也希望宁海的农事体验游能得到新发展。村民不再是旁观者,还可以是经营者,让游客领略到本地农业生产的独特魅力,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传承农耕文明的同时,更激活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