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怡帆
通讯员陈趣心章苏娣
“看了老年大学的课程表,每一门课我都想上。”“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去上老年大学?”……在众多老年朋友的印象中,想要报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着实有些难度,每次卡点线上抢课,没几秒钟就抢光了。老年大学有哪些特色课程?“真香”背后到底有何魅力?近日,记者走进宁海老年大学一探究竟。
多彩课堂展风采
暮年逐梦绽芳华
国风仪态课程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理念的课程。它不仅关注女性的外在形象,如形体塑造、仪态训练等,还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和心灵的滋润。上课时,偌大的教室里看到潘肖印老师身穿一身国风时装站在最前面,全体学员身着整齐的黑色服装,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令人眼前一亮。
学员王素文今年60岁,虽然这门课没有复杂的舞蹈动作,但每次上完课,都感觉学到了很多干货。王素文表示,班里有不少学员原来弯腰驼背的,经过仪态调整之后,个个身姿挺拔,气质也提升了。她自从学了这门课程,生活中走路、坐下都有了一套“行为规范”,连家人都说她变得越来越有大家闺秀的韵味。
在剪纸教室内,30余位银发学子正执剪为笔,以纸传情。作为老年大学人气居高不下的金牌课程,剪纸班自开设以来便持续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前来深造。
64岁的严香球巧手翻飞,不一会儿便剪出活灵活现的锦鲤;72岁的钱玉英对照剪纸图样,在红纸上雕琢出精细的“福寿双全”纹样……这些年,学员们创作的《鱼跃丰年》《事事如意》等系列作品多次在各种活动中展出。
优化阵地强数智
增智求乐两相宜
近年来,宁海老年大学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办学网络,着力打造老年教育“15分钟学习圈”,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分校全覆盖的基础上,在老年学员集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老年大学教学点,建成了一批“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让更多老人就近享受到了老年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
2024年,宁海老年大学投资3200万元,完成新老校区一体化项目建设,目前,校园用地面积达11215平方米,年招生规模突破4100人次,设置动态、静态两大教学区,拥有教室29间。
同时,老年大学坚持“增智和求乐”相结合的原则,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信息技术、书画摄影、戏曲表演等8大系46个专业课程,增设国风仪态、视频制作、科学普及、实用技术等新兴课程。
记者手记<<<<<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上学名额要靠“摇号”,热门课程需“秒杀”……当“银发学子”以如此热情拥抱课堂,展现的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衡,更折射出老龄群体对精神生活的深层追求。
老年大学“入学难”的背后,是传统养老观念的颠覆性转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晒太阳、带孙辈”的单调生活,开始追求个人价值的二次实现。他们中有退休教师重拾绘画梦想,有企业高管转型学习智能科技,更多普通老人则在诗词鉴赏、茶艺研习中寻找生活意趣。这种从“生存型养老”向“发展型养老”的跨越,标志着老龄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
“活到老,学到老”。如今,在老年大学学习,不仅能获得知识上的进步,还能满足情感的需求,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越来越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平淡的养老生活,纷纷走进老年大学,开启充实多彩的晚年学习旅程,畅享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