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仓储物流用地10000亩以上 实现跨境电商包裹“即到即飞”
每日商报讯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不久前,浙江出台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针对企业深受困扰的“用地缺”“通行难”“费用贵”等问题推出制度性、网络性、结构性、行业性、技术性、要素性等6大方面降本行动,包括22条举措、103个具体的政策点。昨日,浙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用地缺”主要体现在仓储用地紧张抬高企业用地成本、亩均税收要求高等问题上。浙江将实施物流仓储“标准地”改革,分门别类、因地制宜设置物流仓储“标准地”指导指标,更重磅的是,未来3年,浙江计划新增仓储物流用地10000亩以上,鼓励物流业“上楼”,驱动物流项目“向空中要效益”,灵活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
其次是解决“通行难”问题,企业反映货车进城限制比较多、跨境通关效率不够高。对此,浙江放宽城市物流车辆通行限制,允许轻型封闭式货车自由通行,让“最后一公里”不再卡壳,并推动宁波舟山港“24小时预约通关”,对高时效货物优先查验,实现跨境电商的包裹“即到即飞”。这样的举措,对高时效、高价值的货物而言至关重要。
同时,《行动方案》里还提到,“鼓励供应链链主企业、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车、货、仓等资源集成共享”。这就直击当前运输返程空载痛点——“空车虽然跑得快,不如满载更加实在”。
围绕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费用贵”问题,浙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运费贷”“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让“真金白银”流向企业。同时,浙江还将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力度等诉求,《行动方案》提出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税政策,同时积极争取铁路运价下浮、优化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等,让物流企业跑出“性价比”。
数据显示,浙江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5.72%降到2024年的13.52%,即浙江省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15.72元下降到13.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