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3日讯(记者 夏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浙江出手了。4月2日,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公布了《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左右。”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经济厅的相关负责人,就记者和企业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记者:此次浙江的《行动方案》回应了物流企业哪些“急难愁盼”问题?
答: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2024年,浙江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13.52%,低于全国0.58个百分点。
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重点关注和解决企业反映的堵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用地缺、通行难和费用贵三个方面。
首先是解决“用地缺”问题。
为了解决仓储用地紧张等抬高企业用地成本的问题,鼓励物流业“上楼”,开发多层物流园区、自动化立体仓库,提高物流开发强度,驱动物流项目“向空中要效益”。针对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亩均税收要求高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到,“全面实施物流项目‘标准地’改革”,把物流项目从“亩均论英雄”考核中脱离出来,“寸土寸金,更要寸土生金”,让土地为实体经济“造血”,而非为考核“填数”,降低企业运营压力。
其次是解决“通行难”问题。
如企业主要反映货车进城限制比较多、跨境通关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放宽城市物流车辆通行限制,允许轻型封闭式货车自由通行,让“最后一公里”不再卡壳;推动宁波舟山港“24小时预约通关”,对高时效货物优先查验,实现跨境电商的包裹“即到即飞”。同时,《行动方案》还提到,“鼓励供应链链主企业、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车、货、仓等资源集成共享”。这就直击了当前运输返程空载痛点——“空车虽然跑得快,不如满载更加实在”。
还有是解决“费用贵”问题。
围绕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们加大力度服务广大企业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运费贷”“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让“真金白银”流向企业。同时,围绕企业关心的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力度等诉求,我们在《行动方案》当中提出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税政策,同时积极争取铁路运价下浮、优化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等,让物流企业跑出“性价比”。
记者:交通物流是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领域,浙江在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围绕交通物流降本提效,浙江有如下举措:
基础设施提能。打造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和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加快甬舟高速复线、京杭运河畅通工程、嘉兴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北仑支线复线等进港铁路和“通港达园入企”短支航道建设。预计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超5900公里、内河千吨级航道800公里,全面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运输网络提效。在畅通国内物流“大循环”方面,加快沿江、沿河、沿铁网络节点布局;在畅通国际物流“外循环”方面,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拓展国际航线和全货机航线;在畅通末端物流“微循环”方面,我们全域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快递物流服务“县到村一日达”。
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建成梅山等3个智慧港口,完成高速公路繁忙路段和高等级重要航道数字化改造提升各1000公里以上,实现通行和过闸效率分别提升20%和5%。
此外,还有组织模式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等。组织模式创新,如以信息为纽带,强化海、陆、空、口岸等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集装箱“一键订舱、一站联运”等功能。治理提升方面,如支持集装箱海铁、海河联运发展和无水港等布局,继续落实高速公路货车通行费优惠政策,规范发展网络货运。
记者:浙江是外贸大省,当前浙江正在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港口口岸领域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浙江对外开放的质效。这次《行动方案》中,浙江会有哪些提效的新举措?
答:港口是浙江最大的战略资源和特色优势,浙江外贸货物90%以上通过港口运输。当前,浙江正在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全国港口营商环境最优省。具体举措如下:
围绕“服务最优”,有效提升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自去年以来,我们创新推广“浙江e港通”模式,把浙江海港的海关服务、港口服务、船公司服务,全面前移到内陆地区,企业在“家门口”就近提箱、报关查验、预约进港,做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货物装箱时间提早1至2天,准班出运率超90%。
围绕“成本最低”,有效降低船舶运营费用。海事部门加快推广“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帮助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全程以经济航速预约进港、准班到港,2024年以来,该计划惠及挂靠宁波舟山港船舶907艘次,减少船舶待港时间1.27万小时,助力航运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3.2亿元。
围绕“效率最高”,有效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港大、货多、船密,浙江针对国际船舶在泊非作业时间过长问题开展攻坚,坚持“硬建设”和“软提升”两手并重,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联合各口岸单位,实施优化查验、完善登临、数据共享等五大机制10项举措,切实提高船舶周转效率。目前,宁波舟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在泊非作业时间已平均缩减40分钟。
记者:用地保障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仓储用地也是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流企业降低用地成本,浙江有哪些政策的支持?
答:为全力降低物流仓储用地成本,浙江有以下几条措施: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降低用地成本。我们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求,在省级规划中,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杭州、温州、嘉兴、金华(义乌)等为关键节点,构建以义甬舟、金丽温等通道为主骨架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同时,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物流运输系统的布局,增强交通服务能力,划定物流仓储分区,确保仓储物流及其配套服务的顺利推进。
通过做好用地保障降低用地成本。我们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要求,重点保障物流通道、综合枢纽、港口码头等项目的用地、用海、用岛需求。2024年,全省计划供应的物流仓储用地是5000亩,实际供应7329亩,超计划46.6%;2025年至2027年,我们力争新供应物流仓储用地1万亩以上,如物流项目用地确有需求,我们将做到“应保尽保”。
通过合理的产业准入标准降低用地成本。将城乡物流配送设施纳入城乡生活圈规划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物流用地带条件招拍挂出让,将产业类型、现代物流技术运用等准入要求纳入供地条件,努力降低地价成本。据统计,2024年,温州市的物流仓储用地亩均出让价格已经比工业用地平均低24.9%。最低的舟山,仓储物流用地的价格比工业用地低57%左右。
此外,还有灵活供地方式、鼓励存量土地改造和鼓励功能转化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如灵活供地方面,支持各地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混合用地等灵活供应保障方式,切实降低物流仓储用地成本。
朱有根(浙江意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从事物流行业超过20年了,但现在同行之间卷得太厉害,针对这种情况,省里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在《行动方案》出台前期,我们大量走访了省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货运司机等,针对当前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直接对症下药。比如针对当前物流企业反映的行业不公平竞争和内卷现象,严查货车超载、规范网络货运监管,严控网络货运平台无序扩张,遏制低价恶性竞争,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使物流企业告别内卷焦虑,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