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初中课堂开造“中国芯” 绍兴这所学校把光刻机搬进教室
2025-04-03 09:38  浏览:881

  你能想象吗?十二三岁的孩子竟能制作出“芯片”!

  这并不是玩笑话,他们不仅制作出了芯片,还将芯片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比如做成坐位体前屈自动检测装置、植物自动灌溉器、自动收衣架、小机器人……在绍兴越城区的皋埠中学,这一切都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而且,从今年9月开始,学校将正式推出校本课程《芯动少年》,每两周一次,每个孩子都会学到。

  为什么一所普通初中要全面铺开芯片知识教育?如果你了解到,在距离皋埠中学仅1公里的地方,就是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心脏”——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这里龙头企业集聚,“芯芯”之火澎湃,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开设芯片课程,打造“越芯空间”

  去年1月,皋埠中学花了25万元采购了一台教学用光刻机,朝打造“越芯空间”特色科技教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筹备了很久,不仅要开设一门特色课程,还要打造一个能承载课程开展的空间,我们把它取名‘越芯空间’。”皋埠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朱宝满介绍,“越芯空间”一期占地800多平方米,学校投入150万元。

  记者在“越芯空间”看到,这里以蓝色为主基调,装饰充满科技感,犹如一个科普博物馆。全馆分为“芯制造”“芯课堂”“芯应用”“芯光刻”“芯工坊”五大板块。前三个板块以科普和展示为主,“芯工坊”主要是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工坊。“芯光刻”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场所,光刻机就放在这里。通过这台光刻机,学生可实践芯片制作的各个步骤,包括基片清洗、涂胶、曝光、显影等,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微电子器件或电路原型,让学生了解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流程。

  芯片知识教育拓展课老师张岳峰告诉记者,尽管集成电路对初一的孩子来说知识点跨度有点大,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且对知识掌握得很好,“这种实操的授课方式学生很喜欢,学习效果好多了。”

  据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目前校本课程《芯动少年》的体系已经搭建好,课程设置也已完善,共有《初级芯片课程》《中级芯片课程》两门,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学习芯片制作。

  依托产业优势,开展多方合作

  这一课程的设立,与当地蓬勃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密不可分。

  2018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破土而出。同年,中芯国际落户园区。此后,长电、豪威、美新、深迪等行业龙头也纷纷落户,上下游产业资源加速集聚,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建设“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这些年,绍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目标非常清晰——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

  “《芯动少年》课程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学校所在区域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朱宝满介绍,依托越城区皋埠街道“集成电路小镇”的微电子产业链背景,学校与多家企业、高校、科研平台等开展了合作,共同推进“越芯空间”以及校本课程《芯动少年》的建设。“长电集团的夏雷博士参与了前期筹建,我们还聘请了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刘雪春教授、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肖文博士等为讲师,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的鞠金凤教授还是我们学校主管科学教学的副校长。他们不仅定期给学生做讲座,也为我们的科学教育出谋划策。”

  “还有家长资源,学校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在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公司工作,课程能顺利搭建也有家长的功劳。”朱宝满说。

  辐射多所学校,播种未来希望

  若将“初中生制作芯片”仅视为一所学校的教学实践,便低估了皋埠中学乃至越城区教育的长远规划了。

  2024年1月,绍兴越城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越芯空间”的建设一开始就得到了越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越芯联盟领导小组”,并以“越芯空间”为核心,以12所联盟学校为基石,形成强大的科学教育合力,辐射全区多所学校。

  以上述愿景为建设目标,目前“越芯空间”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开课,网上虚拟展厅、网上课程均已经准备就绪,孩子们在家就能参观“越芯空间”实景和学习相关课程。“我们已经与联盟学校实现了多次连线课程,未来这个辐射面会更广,目前‘越芯空间’的展厅网址已经挂上‘学在越城’,向全社会开放。后期只要陆续将课程放进去就可以了。”朱宝满说。

  “我们希望把‘越芯空间’打造成一把开启学生探索高科技兴趣之门的钥匙,为我国芯片产业播种未来希望。”朱宝满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离学校也不远,这所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总面积近500亩的学校今年秋季将开始招生,办学规模预计为5000人,未来这里将会成为集成电路人才的摇篮。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