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还能回到学校吗?”在北京陆道培医院血液科病房里,来自温州瑞安市桐浦镇大路村的张恩士用沙哑的声音问道。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苍白的脸上,病床旁的输液架上挂着五六个输液袋,医疗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5个多月前,18岁的张恩士还是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大一新生,正准备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如今他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与一种名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凶险疾病殊死搏斗。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让一个花季少年的人生骤然转向,更将一个普通家庭推向了万丈深渊。

赖国新(左)向张胜利(右)转交善款
病魔无情,治疗费高昂,就在他和家人陷入绝望之际,桐浦镇大路村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向他们伸出援手。
噩耗突降,少年命悬一线
“那天跑完第二圈,突然感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回忆起发病时的情形,张恩士的声音有些颤抖。去年9月的一个下午,刚结束军训的他像往常一样在操场跑步,却不知命运已经悄然转折。
CT报告上“侵袭性胸腺瘤”几个字像一记重锤砸向这个家庭。“当时我还安慰父母说可能就是个小手术。”张恩士苦笑着说。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胸腔积液、剧烈疼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为了寻求生机,家人带着张恩士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在北京陆道培医院确诊“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这是一种进展迅猛、治疗难度极高的血液恶性肿瘤。

生病后的张恩士
几个月来,化疗的副作用让这个曾经健壮的少年消瘦不堪,体重从70公斤降至50公斤;骨穿、腰穿、输液成为他的日常,呕吐、脱发、感染接踵而至。父亲在温州拼命打工,母亲在寒风中奔波于出租屋和医院,姐姐则放下家庭两地辗转,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的家庭耗尽积蓄并负债累累。
与病魔抗争如同与时间赛跑,骨髓移植是唯一希望。幸运的是,父亲和他的骨髓配型成功。“配型成功本来是好事,可我们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父亲张胜利哽咽着说,化疗加上骨髓移植手术及后续治疗需要超过50万元的巨额费用,这让他们全家一筹莫展。
万般无奈之下,3月29日,张恩士的姐姐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向社会发出求助。
全村接力,爱心如潮涌动
消息很快传回瑞安市桐浦镇大路村。
在大路村村民微信群里,一场爱心接力迅速展开,100元、200元、1000元、5000元……一笔笔善款汇聚成爱的暖流。村里的老人拿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孩子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就连在外经商、打工几十年的村民,也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为张恩士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听说这事后,大家二话不说就凑钱,一周时间,就筹集到17万多元善款。”这些天来,瑞安市桐浦镇大路村党支部书记赖国新的手机铃声时常响起,无一例外都是捐款的讯息。其中,让他深受感动的是一位在校的同乡大学生捐出了100元,并请求他来转交。“我还只是个学生,不是很有钱,希望他不要嫌少,祝他早日康复回归校园。”微信中的真挚话语,让他印象深刻。
在赖国新和热心村民的积极发动下,社会爱心组织也纷纷加入这场生命接力。采访当天,村民饶苏芬代表温州市旭日亭义工队将筹得的善款7400元转交给张胜利。“村里总共才300多户村民,几乎全都捐了款,还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伸出援手,附近的董夏村、黎明村也积极发动捐款,现在捐款人数已经达到1300余人,大家的热心让人动容。”赖国新感慨道。
“真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这些好心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张胜利说,这些爱心款,犹如雪中送炭。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有一份“爱心清单”,每一位爱心人士捐助了多少善款,他都一一记录在上。“好心人的钱每一笔都要清清楚楚,不能辜负了他们的爱心。”张胜利说。
目前,张恩士正在积极准备骨髓移植手术。尽管治疗过程痛苦难忍,这个坚强的少年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常常翻看手机里存着的大学照片,期待能再次回到大学校园。
原标题:18岁花季少年突患恶疾,一场爱心接力点燃生命希望
作者: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