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
一叶凝春露 慢火焙茶香
2025-04-15 11:18  浏览:150

  记者何莎莎 通讯员唐帅

  清晨五点半,深甽的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胡亚成已经踩着露水上了茶山。4月的春风拂过,嫩绿的芽头纷纷探出头来,胡亚成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捻住一芽两叶:“你看这个‘旗枪’,现在正是最娇嫩的时候。”她说的“旗枪”,是茶农对优质茶芽的称呼——尚未舒展的嫩芽如枪,微微张开的叶片似旗。

  时间回溯到1997年,当时的场景可没这么诗意。因为供销社不再收购茶叶,深甽镇岭下村的茶农们一下子没了收入,只能看着满山的茶树唉声叹气。看着这样的光景,胡亚成夫妇也是辗转难眠,在村里长辈的支持下,他们决定承包茶山,为岭下村的茶叶寻一条新的出路。

  可是,无论是制茶还是销售,都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起初几年,因为制茶工艺不稳定、茶叶品牌不知名等原因,茶叶销售惨淡。看着这些优质的高山茶叶“砸”在自己手里,胡亚成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2002年,转机出现了。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了岭下村茶叶发展的困境,邀请茶叶专家陈洋珠前来帮扶指导。胡亚成形容那是“睁眼看到了新世界”:“原来茶树不能当野孩子养,要定时‘理发’(修剪)、‘加餐’(施肥),连睡觉(休眠期)都要操心。”在陈洋珠的指导下,胡亚成开启了标准化种植模式,制茶流程也有了更为规范的标准和指引,茶园开始一步步走上正轨,并在2010年正式成立岭峰茶场。

  2014年秋天,胡亚成又打起了红茶的主意。绿茶制作讲究“锁鲜”,红茶却需要“放任”茶叶发酵。虽然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胡亚成依然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就是如何精准掌控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因为找不准合适的方法,头几批试验品让胡亚成饱尝了失败的心酸——发酵不足的茶汤寡淡如水,过度发酵的又带着诡异的酸馊味。可她并不灰心,反而一头扎进红茶制作工艺的研究中。

  “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终于成了,我立马找来了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大家喝了都说好。”收获一众好评的胡亚成虽然开心,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他们是不是碍于面子才说好?”2015年,胡亚成将制好的茶叶送去参加“明州仙茗”杯名优茶(红茶类)评比,最终斩获了银奖。随后,这款最终被命名为“明雾”的红茶还获得了“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评语里那句“隐约的花果香”让胡亚成更加坚定——茶叶真的会“开花结果”。

  胡亚成端出新制的明雾红茶,琥珀色的茶汤在玻璃杯中流荡。茶汤入口,先是一缕山野的花香,继而化作醇厚的甘甜,最后喉间泛起清爽的蜜韵。这滋味里,藏着胡亚成近三十年的坚持,也飘荡着200亩岭峰茶园的云雾晨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