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鑫
在宁海县,有一间特殊的“杂货铺”,它不卖商品,只“售卖”希望——这便是宁海爱心同盟志愿服务队倾力打造的《“解忧杂货铺”——困难青少年自主成长扶持志愿服务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项目通过创新“3+4+N”志愿模式,为296名青少年筑起通向未来的阶梯,让216人成功叩开大学之门,更让269名受助者转身成为公益新生力量。
“当时走访的时候,在一间土坯房里,遇见了一个各种奖状贴满墙但不爱说话的女孩。那一刻,我们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项目骨干严晓东,这位拥有“浙江省优秀志愿者”“宁波市十大慈善义工”等诸多荣誉的公益老将,谈及项目起源时,眼中闪烁着别样的温情。
正是这份初心,催生了“解忧杂货铺”。项目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朋辈互助”为基石,形成“3+4+N”志愿模式:通过三级联动网络精准识别需求,分四类为296名孩子建立“一人一档”,再量身定制“助困、助学、助乐”套餐。在县志愿者协会,记者翻开一本本“成长密码本”,见证着无数个生命被温柔以待的瞬间——15岁的小琳(化名)从内向到开朗,她的档案扉页写着“敢笑,敢说,敢做自己”;孤儿小杰(化名)的夹层里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他给“临时家人”最好的礼物。
如今,这间特殊的“杂货铺”仍在续写温暖。项目创新引入AI心理测评系统,让帮扶更加精准;那些曾经被照亮的孩子也经常出现在“金晖助老”“客旅护航”等志愿服务活动中。项目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志愿者的心血,最骄傲的是看到受助者转身成为掌灯人。“现在我们有224名毕业生加入志愿行列,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受助-自助-助人’的传承。”正如严晓东所说:“公益不是单程票,而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永恒接力。”
据悉,宁海爱心同盟志愿服务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361名固定志愿者的公益劲旅。团队还曾获“2024年宁波市志愿服务示范组织”“首届宁海县十大杰出志愿者集体”“宁海慈善志愿服务项目奖”等荣誉,其培育的志愿服务项目多次在市级大赛中斩获佳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