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温州7月7日电 (记者 姜晓蓉 周琳子 通讯员 夏雯雯) “这几天要把这些年的教研成果整理出来,下学期带去新学校。”最近,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黄凤霞忙着进行工作交接。7日,温州市公布第二批“特设岗位”名教师共34人,黄凤霞名列其中。根据安排,她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前往洞头外岛的霓屿滨海学校任教。
如何鼓励城市骨干教师主动向乡村“下沉”?2022年,温州首次推出名师“特设岗位”,将名师岗位固定设在乡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中。和普通教师交流政策不同的是,该政策要求教师将人事关系随迁到特设岗位学校任教3年,其间享受领军教师年度贡献奖待遇,离开特设岗位学校,取消荣誉和考核奖。此外,该教师若连续任教9年,且领军教师考核结果良好及以上的,可自动获得“温州市名教师”荣誉。
截至今年6月,首批16名温州市“特设岗位”名教师已完成任教工作。“这批教师或担任校领导,或建立名师工作室,通过本校试点、组建片区教研团等方式,提升乡村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从评估结果来看,带动成效较为显著。”温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刘添梁说。
小学语文教师潘力行是温州首批“特设岗位”名教师之一。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她带六年级学生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并对本学期的整本书阅读课程进行评估。3年前,她从温州市区学校来到龙港市第九小学任教,当地30余名语文教师加入她的名师工作室。
初到龙港,潘力行发现学生大多是碎片化阅读,学校也没有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于是她牵头启动针对农村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从评估结果看,学生主动阅读意愿提高,老师们开设整本书阅读课程也初步形成体系,实现了预期目标。”龙港市第九小学校长方文泽说。
首批教师不仅带动了乡村学校的学科教研,同时让更多城市教师主动报名参加特设岗位。“和3年前相比,第二批报名更加积极,人数翻了一番。”刘添梁介绍,本次遴选更加严格,一方面对教师综合评分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设立特设岗的学校从山区海岛扩大到全市偏远学校,让政策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根据今年的政策,偏远学校优秀教师也可申请本校“特设岗位”名教师,优秀教师可以留在乡村学校发挥作用。
“该政策目的是让城区骨干教师主动走到农村,真正起到下沉一个、培养一批、激活一片的作用。”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介绍,温州将继续把“特设岗位”名教师选拔作为教师均衡化配置的抓手,根据政策实施情况反馈调整,争取为更多乡村学校输送好教师,让名师扎根在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