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零污染源头村”成功入选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2025-07-09 13:22  浏览:895

  志愿者在清理垃圾

   7月6日,在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领奖台上,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接过了“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证书,难掩心头激动。协会打造的“零污染源头村”实践,成功入选国家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且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组织。

  “污染在水里,治理在岸上。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常年在楠溪江上进行环保治理。2018年,正值温州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我们就想借着这个机会,在楠溪江上游挑选一个村庄打造‘零污染村’试点,看看能否从‘根’上解决问题。”杨建南说。经当地政府推荐,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选中了源头村。当时,源头村刚换届的村委会主任陈小静放弃了在外经商的良好机会,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与协会一拍即合。

  为此,协会带领村里的村干部和党员前往仙居一个垃圾分类处理较好的典型示范村参观学习。“原来农村也可以这么整洁干净啊!”参观中,村民们发出声声惊呼,信心大增。随后,为普及环保知识、灌输环保理念,协会专门印制了零污染知识小读本,发放到各家各户,并组织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整治知识的讲解培训,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带来的好处。同时,协会向村民灌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乡村治理好后,凭借水边小乡村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和旅游产业,村民在家就能增收致富。

  协会还通过推进零污染农田、零污染民宿、零污染商店等细胞工程,培育村民的生态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在源头村,固废垃圾经过了分类和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则发酵制成有机肥用于农田;土地农田经专家学者检测,推广使用有机肥,不打高度农药,实现零污染农田建设;村民排放的污水也经处理后用于田园灌溉,变废为宝;源头村的民宿和商店,更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塑料袋,均采用可降解材料。

  然而,创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村民观念的转变。在最初拆除村里废弃、简易建筑时,陈小静经常受到村民责骂刁难,志愿者们在初期也遭遇个别村民的不配合。但渐渐地,村民发现这群“红马甲”频繁来村里帮忙分垃圾、清河道,与不少村民都成了熟人朋友,抵触渐渐化为接纳:“他们最后连谁家狗生了崽都知道!”

  在贵阳与全球专家分享经验时,杨建南强调:“‘零污染村’建设正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实践,是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之路。而要想推广我们的治理模式,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源头村的成功,离不开村干部们切切实实投身其中,与志愿者们一同推进治理工作,村民、企业、政府携手并进。”

  原标题:成功入选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零污染源头村”成国家级样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