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搏击数字化浪潮 余姚兰江街道“风头劲”
2023-12-04 13:07  浏览:677

这几天,在余姚市兰江街道采访,记者感受到数字经济的强劲动能。

作为中国十大吸尘器出口商之一,宁波大华电器有限公司每年有超400万台吸尘器远销世界各地。眼下,该公司正在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造——无尘车间、光伏发电、SMT智能制造设备等多元化硬件软件齐“上阵”,工人埋头拆卸、组装,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调试新设备。

在余姚西枢纽东侧地块上,宁波佳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70亩新建厂房建设正酣,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蒸汽挂烫机领域电磁泵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为智能家电贡献“宁波力量”。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兰江街道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位居宁波各乡镇(街道)前列。

兰江街道姚江公园。

引育“雁阵”,做优数字赋能文章

兰江街道地处姚江蕙江地段,辖区内拥有舜宇光电、神通科技、富诚汽车等众多龙头企业,培育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家电、光学电子等主导产业。

近几年,该街道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做优数字赋能文章。一方面,政府统筹抓好优质经营主体培育,实施高新企业“育苗造林”计划;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机器换人”和车间数字化改造。

“今年,公司已投入逾2000万元用于厂区的数字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公司年产值将翻番,逼近10亿元大关。”大华电器技术质量中心总经理助理韩粟裕信心满满地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数字赋能的强大威力:今年1月至10月,大华电器实现总产值超5亿元,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人均产值提高30%至40%。同期,公司注塑机从80台增加到180台,生产线从过去的5条增加到12条。

兰江街道辖区企业。

企业深耕产业提升,街道当起了贴心“店小二”。据兰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建龙介绍,为进一步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该街道实施以“头雁”企业领飞、其他细分领域企业“结伴”的发展策略,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中小企业做精做专。“政府部门将服务好高品质的企业雁阵,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积极推进传统企业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激发领雁效应,不断增强企业新的增长动能。”他说。

对此,韩粟裕感触颇深:“无论是之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还是数字化改造的资金申请,街道的‘一站式’靠前服务,让企业更乐意实施创新之举。”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兰江街道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亿元。

腾换空间,让新质生产力更强劲

兰江街道深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但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工业用地的难题成了不少企业的“心病”。

“一边是订单催得紧,一边是产业承载空间不足,我们急啊!”宁波唯尔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矛盾愈来愈凸显,所以企业决定对生产项目进行外拓。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佳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何拓?兰江街道在收到企业的申请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助企纾困工作服务小组,通过“一企一方案”策略,让低效用地嫁接优质项目。

几经谋划和协商,唯尔电器选择了余姚西枢纽东侧地块。今年7月,该公司总投资1.28亿元、年产120万条新能源房车轻量化线缆的数字化车间项目在此开工建设,预计后年投入使用。

佳音科技的年产2000万套智能家电核心零部件项目,也在余姚西枢纽东侧地块开工,预计明年7月投产,该项目达产后,公司的年产值将提升至20亿元。

万建龙告诉记者,在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拥抱数字化浪潮的路上,街道不仅要当好“鼓掌人”,更要成为“知心人”,做好空间腾换文章,为优质项目腾出土地和厂房。

兰江街道一景。

投资4.45亿元建设的广城智创园夏巷小微园,是兰江街道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之一。目前,该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和公开拍租等方式,引进了新捷电机、敏浩科技等企业入驻并投产,不仅最大限度满足辖区企业的扩产需求,也成为“小升规”企业的孵化培育基地,推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效、提速、提质。

“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万建龙表示,兰江街道将继续发挥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进一步擦亮“智造兰江”金名片。

记者戎美容

见习记者沈天舟 黄春晓

专家点评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提升我国产业链、创新链在全球供应链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实施“数实融合、数智融合”成为关键点。兰江街道的探索和发展,正是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具体表现,也是宁波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层实践。该街道着力打造高能级园区、高融合“双链”、高质量服务,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智能制造相融合,为基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县域经济观察员、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魏玉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