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全国模范检察官”陈祺:以“无我心”做“有为人”
2024-01-10 14:41  浏览:435

  在教室里,笑盈盈地给孩子们上加强自我保护的公开课;在“一站式”办案场所,俯身和心理咨询师、医疗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派出所,认真倾听失足青少年的想法,努力为他们寻找走出人生泥淖的方法……

  翻阅着一张张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祺的照片,16年从检经历留下的不少工作场景,并不是在三尺公诉台上,而是在一次次家访失足青少年、到其他部门沟通寻求支持、努力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路上。

  从曾经面对犯罪分子毫无怯色、正义凛然的公诉人,到如今在一个个“小案”中守护正义的人民检察官——陈祺说,在俯下身来倾听诉求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人民至上”四个字的真正价值所在。

  按下“重启键”

  “可以到帮教基地学习做厨师,你愿意吗?”

  原本一脸冷漠的16岁少年,在听到这个“邀请”的瞬间红了眼眶。他一边流着泪,一边怯怯地回答“我愿意”。

  那是2017年,陈祺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任职后办理的第一个案子。离家出走的小杨,因在宁波拉车门盗窃而被捕。由于之前在其他城市有盗窃前科,这一次他很可能要被判有罪。

  “我们深入调查后发现,小杨在不同城市流浪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找过工作,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我们觉得,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挽救的。”陈祺说。

  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后,她帮着寻找社会资源,找到鄞州一家愿意提供帮教机会的农场,让小杨从头学习技能。如今,小杨成了一家火锅店的厨师长,还主动报名成为反扒志愿者。

  “小杨的转变,让我们很感动。确实,检察官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陈祺说。

  这个案件,也成了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对于这名华东政法大学本硕毕业、怀揣着公平正义理想的检察官来说,查清事实真相、精准适用法律、指控犯罪行为,就是一个清晰而明确的闭环。

  在此之后,她看到了法律之外更加复杂而立体的人生。“在犯罪事实之外,我看到了‘人’。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可以为一些失足少年按下人生的‘重启键’。”陈祺说。

  织密“防护网”

  同样是在2017年,已经做了妈妈的陈祺,遇到了令人痛心的案件。

  两个小女孩,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被性侵。孩子的年龄很小,口头表达不够清晰,再加上侵害行为历时较长,公安取证时出现了“多次询问”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孩子的母亲差点崩溃,每一次问询都是在她心上剜刀子;也看到小女孩受到‘二次伤害’,应激性创伤越来越明显。”陈祺说。

  是不是可以通过规范询问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机制,减少对未成年受害人及其亲属的次生伤害?

  陈祺和团队一起,在全国首创“检警一体、检医合作”的“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并将办案场所选择在医院,实现案件询问、身体检查、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工作一次完成。

  “这只穿裙子的小猴子,代表的是受害者;这个灰太狼玩偶,代表的是侵害者。为了让孩子们潜意识里更有安全感,我们特意选择让小猴子玩偶比灰太狼更大一些。”在位于鄞州二院的“一站式”办案点,陈祺仔细讲述了每个设计细节背后的初衷。

  以这一制度为起点,3个月里,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对公安提供的涉及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建成了首个覆盖全国的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为辖区未成年人建立起更加严密完备的行业入职查询“防护网”。

  “小案不小办”

  “合法而合情,心和则刑合”。在鄞州社会治理中心一楼,有个轻刑和解接待室,汇集了一群“金牌调解员”,对轻微刑事案件进行依法调处。

  办案部门委托,矛盾调处中心承接,检察机关监督,多部门流转——通过一体化集成办理,矛盾化解与司法办案同步推进,让一些因“鸡毛蒜皮”引发的“冲动型”案件可以找到“情与法”的最优解。

  “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是‘社会关系的修复师’。办的每个案件都不只是为了一个结果,而是要去关注案件背后的人,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陈祺说。

  “小案不小办”,这不仅是一种办案方法,更是一种工作理念。

  一方面,需要对各类司法解释、司法案件、案例观点熟稔于心,在关键时刻予以有力的法理支撑;另一方面,需要设身处地为案件中的当事人着想,通过更为完善科学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法律工作,就像刀尖上的舞蹈,百分之一的疏忽也会带来百分百的不公。我希望以‘无我心’做‘有为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无愧于人民的乐章。”陈祺说。

  目前,陈祺已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11项,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其创设的“七色花”未检工作品牌被写入2020年最高检工作报告。记者 黄合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