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宁波民警毕李:年轻版的“秦川”这样践行“为警之道”
2025-04-03 09:36  浏览:1002

毕李带记者重回抓捕现场。

  为了制服有多次前科、体格强健的嫌疑人,民警毕李与对方激烈搏斗20分钟。直至同事抵达,合力将嫌犯擒拿后,他才如释重负。这一幕被无人机捕捉并发布到网络上,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大家纷纷点赞:“《我是刑警》中的秦川有了接班人!”

  怀揣着对这位年轻版“秦川”的好奇,日前,记者前往鄞州公安分局,找到了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毕李,探寻他的“为警之道”。

  他很忙!

  常年熬夜,让毕李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他依然精神抖擞:颌骨坚毅,下颌线清晰,眼神锐利,透着老鹰般的敏锐,仿佛刚从警匪片拍摄现场走出来。

  采访开始前,毕李提醒记者,尽量紧凑。一旁的宣传科民警解释道:“毕队工作特别忙,他生怕因为自己的事耽误整体工作进度,连累兄弟们加班。”

  采访中,不时有同事敲门,向毕李询问某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办思路。16年的刑侦工作,让毕李从一名单纯的重案民警,成长为如今的“复合型”刑侦人才。他的成长历程,也见证着刑侦工作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巨大变迁。

  他尽职!

  哪有什么天生的超级英雄,不过是平凡人扛起了责任。

  毕李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家人的照片,还存着不少嫌犯的大头照,与普通人手机里的生活美照形成鲜明反差。

  谈及为何要存嫌疑人的照片,毕李告诉记者:“我们干重案的,基本都有这个习惯,就是要牢牢记住嫌疑人的脸,万一碰到就能认出来。”

  原来电视剧里的情节在现实中真实上演!而“过目不忘”的背后,缘于他日复一日的记忆训练。

  回顾视频中的一次追捕行动,毕李态度坚定地表示,倘若再遇到类似情况,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冲上去是警察的本能,换作鄞州公安的任何一位同事,都会这么做。而且我有底气,我的战友们都在山下待命。”

  “那是2023年8月31日晚,辖区派出所上报一起人员失踪警情。重案中队第一时间介入,在疑点较多的情况下,立刻对失踪人员居住地进行现场勘察。现场有搏斗痕迹和大量血迹,判断该失踪人员有被侵害的可能性。通过连夜侦查,第二天清晨我们就锁定了嫌疑人身份,梳理出他的逃跑路线。嫌疑人最后的身影消失在一个村庄里,周边都是山。因为我经验相对丰富,便主动请缨,乔装成农民上山侦查。没想到在半山腰,就和嫌疑人撞上了。对方刚作完案,高度警觉,但直觉告诉我,此时如果不抓捕,他可能会向山林中逃窜,一旦放过,不确定因素增加,会更难抓,所以我没有犹豫,立即上前抓捕。”

  搏斗过程中,嫌疑人激烈反抗,不断挣扎。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双方多次相互压制。毕李透露:“搏斗持续了20分钟,主要是我一心想控制住他,而不是伤害他。”过程中,嫌疑人还假装放弃抵抗,借口锁电瓶车企图逃脱,都被毕李识破并阻止。

  这个季节的宁波酷暑难耐,搏斗现场烈日当空,双方体力迅速消耗。持续近15分钟后,毕李几乎力竭,只能凭借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千钧一发之际,在附近山林执行搜山配侦任务的警用无人机赶到。背对着天空的毕李听到桨叶转动声,瞬间“肾上腺素飙升”。“山下待命的兄弟马上就会来支援我!”5分钟后,支援人员赶到,合力控制住了嫌疑人。

  “当时真的力竭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嫌疑人被带上车后,毕李在地上瘫坐了许久。起身才发现,自己脚上、手臂上都被碎石划开了伤口。回到家,面对妻子的询问,毕李装作若无其事,轻描淡写地说抓人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由于毕李工作性质特殊,受伤并非首次,爱人并未察觉异样。

  直到近期,亲友们在网络上看到这段解密视频,才知道两年前毕李经历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老婆很理解我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我,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这次她看到视频,虽然又生气又担心,但还是跟我开玩笑,说评论区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警察让家属每天担惊受怕,她应该打我两巴掌。”毕李笑着说。

  他执着!

  “长久以来,支持您破案的信念是什么?”记者问道。

  “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等待答案的家庭,如果我们给不了答案,他们会遗憾一辈子。所以我们想尽办法破案,给被害人家属一个交代。”毕李坚定地回答。

  刑警的荣耀不在勋章,而在每起案件水落石出的那一刻。2009年,刚调到重案中队的毕李,遭遇了一起让他刻骨铭心的案件——东吴镇命案。案发时,警方在东吴镇一村庄山脚下发现一具女尸,受害人身份始终无法确定,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此后的15年里,毕李和他的团队从未放弃寻找真相。每年,他们都会仔细梳理失踪人员数据库,对相关人员进行回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找了很多我们认为有可能的亲戚,获取生物样本进行比对。那个时候,具备这种分辨技术的省市很少,我们带着样本一趟趟往返奔波。”毕李回忆道,为了那起案件,他们天南海北跑了很多地方,一条线索接着一条线索梳理。终于,在2024年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科技进步,刑侦手段不断更新,我们成功确定了受害人身份,这起尘封多年的案件迎来重大突破。”在毕李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案件最终成功告破。那一刻,毕李心中感慨万千,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记者了解到,在鄞州公安分局,像这样的坚持并非个例。在毕李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鄞州公安连续13年实现全区现行命案全破。毕李思索后对记者说:“如果说我们有信仰,那就是每个人对细节的执着,对正义的执着。”

  他积极!

  采访中,毕李多次强调科技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性。他说:“现在犯罪手段越来越复杂多样,刑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破案效率。”

  “过去,命案侦破主要依靠传统的排查、询问等手段,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率相对较低。如今,各种刑侦技术实现全国联网,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大支持。”毕李积极运用这些新型技术。此外,如今犯罪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主的刑事案件侦破,成为各地刑侦部门的重点工作,这也对毕李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每天都在学习新系统、新平台。“团队里有不少95后民警,他们对科技手段的学习速度比我快,我就主动向他们请教。”

  科技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破案效率,也为一些陈年旧案的侦破带来新希望。毕李感慨道:“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很多案件无法侦破,成了我们心中的遗憾。现在,这些案件有了新的突破口,我们也能为那些受害者讨回公道。”

  毕李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会积极主动“传帮带”。

  “毕队经常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教年轻民警敏锐观察和逻辑推理。面对疑难案件,大家争分夺秒,全力侦破。”有同事这样说。

  宁波晚报记者邹鑫通讯员郑蒙永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