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从镇海中学到国际舞台 她在联合国参与国际危机紧急处理
2025-04-15 11:17  浏览:885

在联合国工作的童馨。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局任政策分析师,担任境内流离失所者问题解决方案负责人,踏足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精通英语、日语、法语三种外语。这是镇海中学2013届校友童馨工作4年的经历,足够精彩,也足够“酷”。

前阵子,休假回家的童馨,回到毕业12年的高中母校,作了国旗下讲话,并与学弟学妹分享工作经历。

从浙师大到哥大

“12年前的我未曾预见,镇中赋予我的家国情怀,将会引领我踏上在联合国见证全球治理的征途。作为一名青年国际外交官,如今我常驻美国纽约,在清晨与夜间,与各个国家的办公室进行关于国际局势的紧急通话。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酷’的职业,我见证了一次次国际危机的紧急处理,一次次重大谈判的文件签署,一件件全球性事件的联合国发声。作为世界上有且仅有的唯一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在联合国工作,为弱势者和全人类发声,点亮人类未来前进的灯塔,我为此感到骄傲。”

在母校的国旗下讲话中,童馨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悟:不要否定人生的任何一种可能性;拥有国际视野,眺望世界的多样文明;直面困难,永不放弃。

事后,有镇中同学表示,听了学姐的这次国旗下讲话,感觉热血沸腾。

后来,坐在记者面前的童馨说,如果不是抓住了大三那年去哥伦比亚大学的机会,她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种走向。2013年高考后,童馨进入了浙师大。“如果正常毕业或在国内读研究生,那我现在可能是一名语文老师。”

转折发生在大三。那一年,浙师大有让学生去哥伦比亚大学做交换生的名额,但仅有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童馨心动了。作为常春藤名校之一,哥大的门槛自然不低,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对一个没有学过雅思的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但童馨没有犹豫,果断报了名,然后去杭州学了两周雅思。结果,她雅思考了7.0,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有了想法就去行动,总比因为担心不去做好。既怕又何必想,既想又何必怕。”果断的性格和极强的执行力,让童馨成了那个“唯一”,来到了纽约,成了哥大的一名大三学生。

在哥大,童馨无疑是一名非常认真的学生。她不仅每学期修满最高学分,还应聘成为工学院系主任助理。作为助理,她需要陪学生上系主任的课、给学生打分、处理各种申请、参与招生录取工作等。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管理经验,还让她多了很多与教授、各国学生打交道的机会。

研究生申请,童馨同时被哥大和包括哈佛在内的其他名校录取,因为从小对联合国感兴趣,她最后选择留在哥大,读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及教育学院双硕士学位,专攻人权与人道主义援助政策。“哥大是少有的设有专项联合国课程的高校。”童馨说。

读研期间,因为杰出的表现,童馨成了SIPA建院历史上第一位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中国学生。这个纪录,目前还未被打破。

从加入联合国到管理“发展援助”项目

2021年从SIPA毕业后,童馨加入了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局的一员。“加入联合国的经历比较戏剧化。”童馨回忆。研究生期间,她跟着教授做课题,研究关于委内瑞拉难民进入哥伦比亚后的生存挑战问题,她是五人小组成员中唯一一名中国留学生。

“当时,教授要我们每人采访20名委内瑞拉难民问题的研究专家,这对完全不认识专家的我们来说,是迷茫的。”于是,童馨请教授推荐一位专家打开困局。“我不仅采访了这位专家,还通过他认识并完成了后面19人的采访。”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她收到了这位专家的邮件,附带了邀请童馨加入联合国的邀约。再后来,他成了童馨的上司。

记者问童馨,她是如何被采访对象看中,从而直接受邀进入联合国工作的?童馨说,大概是自己在采访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对方聊得比较深入,给人留下了好的印象,让对方觉得她在这方面是有研究的。或许,这也与她在哥大出色的表现有关。读研期间,她认识了曾经在哥大任教的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一路指导她至今。

从跟着上司一点点学习在联合国的工作,到独当一面,负责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童馨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如今的她,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事的是与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相关的发展政策工作。

说到“发展政策”,童馨解释说,这是与“人道主义援助”有所不同的一种援助。在危机发生时,我们通常会在新闻中看到联合国及其合作组织提供紧急援助,比如食物、住所、医疗和教育等,以满足这些人群的基本生存需求,这就是人道主义援助。然而,人道主义援助总有用尽的一天,如何帮助这些人群重新融入社会,并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发展援助”的核心使命。

“具体来说,我目前负责管理一个200万美元的项目,该项目覆盖了15个深受流离失所危机影响的国家。我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国家派遣专门从事发展援助的专家,他们的职责是协助当地政府和联合国机构,根据各国具体国情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这项工作极具挑战性,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社会结构和发展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复制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联合国的工作正是如此,没有永恒不变的版本,但致力于解决问题是我们不变的宗旨。”

●校友请回答

1.关于职业发展,可以分享一些心得吗?

童馨: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人在加入联合国之前都会对它抱有一些理想化的期待,认为它是一个乌托邦,可以解决世界上从战乱到自然灾害等最棘手的问题。然而,真正进入联合国后你会发现,这个组织并非完美无缺,而是一个现实的工作机构,面临着种种局限和无奈。尽管如此,联合国的使命依然充满意义。当你面对这些局限时,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约束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大的援助和更好的支持。

2.你精通三国外语,能在这方面给一些语言学习的建议吗?

童馨:我的日语基础是在哥大花了4年时间打下的,通过选修课,我将日语提升到Advanced水平。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尽可能在学生时期选修一门语言课。你永远无法预料,这门语言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为你带来怎样的助力。

我的法语是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哥大的线上课程学习的,而线上学习语言缺乏面对面的实践机会。因此,在进入工作后,我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来强化法语水平。每一门语言都是与人沟通的艺术,所以“会说”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会做题。

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学会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样会让我的工作更加高效,更直接地与人沟通。

3.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期待?

童馨:我希望自己能去联合国的前线地区办公室工作,特别是高危地区的,比如阿富汗、索马里,去亲眼见证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苦难和需要帮助的人们,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这当然会有危险,去年,我们就有200多名同事死在了加沙;而在马里,去年也有100多名同事牺牲。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便不会想那么多了。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更美好一些,少一些战争和自然灾害。这或许听上去有点空,但对于看惯了战争伤害和大型自然灾害危机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再朴素不过了。

宁波晚报记者 王伟 文/摄

发表评论
0评